每一代处理器上市前,厂商自己都会经过复杂多样的温度测算,他们会采用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呢?第十代英特尔处理器有2核、4核、6核、8核、10核这5种类型,英特尔难道会傻乎乎地开5条线分别生产这5种核心类型的产品吗?如果想在旧主板上使用新的CPU,聪明的厂商会采用什么方法呢?本文将为您揭秘这些小秘密。

温度监测的学问

▲ 事实上在每一代处理器上市前,厂商自己都会经过复杂多样的温度测算,以保障产品正式上市后不至于“温度失控”。以英特尔为例,英特尔每一代处理器都会有专门的温度测试样品“THERMAL TEST”,它们为温度监控而生(图中是一颗LGA2011至强处理器)。

具体操作就是在CPU表面划上一道凹痕,再在里面埋上温控探头,以保证尽可能准确地读取到CPU表面温度信息。底部的四个金手指可以向外传递样品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。

▲ 这种被划了一道的测试版CPU并不罕见,不用担心,只是顶盖被划而已,核心在顶盖下面完好无损,顺便,你也知道了CPU的顶盖其实是纯铜材质的(图中是一颗当年被取消发售的顶级赛扬E3900)。

核心屏蔽是一门艺术

第十代英特尔处理器有2核、4核、6核、8核、10核这5种类型,分别对应奔腾赛扬、i3、i5、i7、i9。英特尔难道会傻乎乎地开5条线分别生产这5种核心类型的产品吗?当然不会!只有2条生产线!

▲ 第十代其实就只有2条生产线,一条生产6核12线程的小核心,另一条生产10核20线程的大核心,其余的核心类型都由这两种屏蔽而来。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网上在传买10代i5是“摸奖”式购物,因为你既可能买到原生6核12线程的i5-10400,又可能买到由10核20线程屏蔽得到的i5-10400。相比较而言,所有采用大核心的处理器均为厚基板+钎焊导热,而所有小核心的产品均为薄基板+硅脂导热,自然大核心有加成优势。

那么英特尔的核心屏蔽像网上说的那样随意屏蔽残次核心而来的吗?

非也!

▲ 为了保障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尽可能减少总线数据交互延迟等问题,英特尔的测试样品会有奇特的屏蔽对照参考样品。上图两颗至强处理器均为8核屏蔽至6核的型号,但是最后一行告诉了你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:

★ 6C TOP SLICE:上部6核切片样本;

★ 6C Bottom SLICE:下部6核切片样本。

显然,英特尔会选择两种当中表现更优的切片屏蔽方式,因为这两种切片方式中,核心与内存控制器、PCI-E控制器、总线等的距离是不同的。

▲ Cometlake原生10核心。

▲ 最近三代常见核心构造,核心越来越长,环形总线也越拉越长。虽然环形总线可以避免明显的延迟问题,但因为要兼顾诸多控制器的效率,所以英特尔自然会考虑是切掉左边2~4个核心,还是切掉右边2~4个核心这个问题。

CPU的转接大法

每一个时代的CPU用户都会遇到换接口的烦恼,烦恼背后也都有对应的解决办法。

▲ 采用Slot 1接口的奔腾II用户想要升级最新款高频率的Socket 370接口奔腾III或者新款赛扬该怎么办?以前主板如此昂贵,更换平台代价太大!于是乎,市面上就泛滥起了Socket 370转Slot 1的转接卡。这类转接卡存世量极大,闲鱼淘宝都非常常见。

▲ 甚至还有厂商推出了双CPU同时转接的高级转接卡。

▲ 服务器专用的大体格奔腾PRO处理器(Socket 8)也可以转接到Slot 1或Slot II接口使用。

▲ 由于第一代奔腾4采用的Socket 423接口昙花一现,无法与后面的Socket 478兼容,所以厂商发明了Socket 478转Socket 423的转接卡。

▲ 不仅如此,厂商还发明了笔记本CPU转台式机CPU的转接卡,这为后面华强北魔改移动版CPU至台式机平台奠定了基础。

▲ Socket 478转LGA 775。

▲ 虽然从LGA1156接口以来,再也没有厂商明目张胆地生产一些隔代CPU专用转接卡,但魔改的道路不会停歇,当前每一代移动版处理器都有被魔改变成台式机处理器的案例,并且在淘宝上很容易找到相关产品。目前最高级的魔改产品应该是第七代的i7-7820HK,转接后可以用在100/200/300系列主板上(BIOS要修改),价格比正常台式机处理器价格低一半左右。


转自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46519645